为民办实事,不是虚言,不是表演,是真心实意。
后世对民的重视,远超他们想象。在后世人的心里,民是水吗?
他们是水?还是……
天下的主人?!
想到这里的官员,惊恐得下意识地看向皇帝陛下,发现她一副深思模样。
陛下也同他们一样,想到了那里吗?
如果人民是天下的主人,那皇帝算什么?窃取人民财富的贼?
不、不!
这太大逆不道、太不可思议了!
青橘的声音很快响起,想到深处之人强迫自己不要再想。
【好的,让我们先梳理一下,截止目前,澄清吏治的八条措施,我已经说了文风改革、健全科举、限制恩荫、完善考核四项,还剩下合并州县、机构改革、出台吏法、裁撤冗官这四项。】
易青轶心道:对比起来,好像出台吏法比较简单。后世将法律分得很细,大胤是否也有效仿的必要?
【开明二年,宰相薛泽若上书,陈述天下州县设置不合理之处;户部尚书方知清上书,陈述部门机构职责多有重复,分工不清问题。
是年夏,朱宣伊多次召薛泽若、黎玄微、方知清、凌咏、陆逢秋议事,参加会议的还有王清然。】
学子甲、丙、丁不解:“为何皇太后参会?”
荷娘明白为什么。
“小姐,我听了青橘所讲,认为治国与治家有共通之处。陛下令太后娘娘参会,与宰执之臣共商国政,是不是因为太后娘娘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,可以从旁提议?”
沈珈兰颔首:“是,但不仅如此。王太后博学多才,在宫变之夜襄助今上, 其才其勇,朝堂上能有几人堪比?”
【几轮会议的成果即薛泽若提交给朱宣伊的《请裁冗疏》。
奏疏虽然是由被后世喻为“三改”总设计师的薛泽若提交,但实际上是朱宣伊、王清然、薛泽若、黎玄微、凌咏、陆逢秋七人智慧的结晶。
这份奏疏确定了合并州县、精简机构、裁撤冗官三大任务,明确试点先行、逐年推进的实施办法。】
蔡素一如既往地腹诽:
试点先行又怎样?政策实施向来因地制宜,这个地方实施得好,那个地方实施得不好。试点做得好,不代表具有可推广性。哦天啊,我竟然在用天幕语言xx性!不,不要这样说话,我不喜欢天幕!
蔡素有感,在原历史,自己大概是因为被陛下认为庸碌无为而被贬。
他不服!
他哪里庸碌无为!
难道他没有在工作吗?
难道他没有认真吗?
一份与右侍郎互通工作进展的百字常规简报,他看了半个时辰,又坐到下属身边,他念、下属执笔,改了十个字,还不够谨慎、认真、细致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