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之前听说贵孙是王家大蔡还有些不明就里,如今看来王家倒是卧虎藏龙啊。”
王蛟的方案详实,关键是活学活用了王魁交代的“选择权(明珠)”,给够了侯光明选择的权利。
侯光明依旧选择了明明有钱却依旧借钱置办梯田这条最亏本的路子。
王魁自然是满意小孙子的活学活用,关键是王蛟给自己挣了面子:
“既然您来了,那就别像之前那般着急走,坐坐吧,这孩子也老大不小了,我们商量一下孩子的婚期。”
王魁一边说着话,一边吩咐王蛟带着侯燕兵去后山看看梯田的情况。
王蛟知道后面的事情和自己很相关,但是归根到底却又不是自己能够做主的,索性就带着侯燕兵上山开始观察起梯田了。
既然是梯田,自然是不可能四四方方的和平原差不多,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田地都是根据地势的不规则形状,被人用水泥黏合碎石成为墙,然后从山下的溪流河床上挑上来淤泥田土之流慢慢填上,在顺便将溪水引入浇灌。
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再精通的测量员看着这些梯田都得懵,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国人的传统智慧来确定范畴——以产定亩(【美】帕金斯《中国农业的发展》)。
能产出两石(240斤)的土地就是一亩。
也就是说王蛟之前三个月搞出来的三亩田地,是因为这些田地只能够产出六石粮食所以定的事三亩。
实际上因为山间的蛇虫鼠雀骚扰,另外还有山间溪水季节性太强,很难留住水的原因,减产的事相当的厉害。
按照王蛟的估算,实际上他垒墙填土造出来的梯田怕是有六七亩之多。
“就这么一点?”侯燕兵虽然少年老成,但是到底生长在袁家发迹之后,自然是没有反应过来这到底是多少工程量。
“很少吗?”王蛟本来还有点劝服侯光明的嘚瑟,听着这话却是叹了口气:相比起其他的穿越者,这点成绩确实不大。
“这里面应该也有山上蛇虫鼠雀的影响,再加上之前没有注意到山上的溪水是季节性的。”
好在就连穿越这种事情都经历过,王蛟倒是能很快调整好心态。
指了指秋冬季节有些干涸的溪床上零星几个低洼的水潭说道:
“后续的我意识到了水的重要性,已经陆续在建设配套水渠的时候建了不少的水池储水,另外还开始清晰山上不少泉眼,打上了几口水井,这三亩地的产量还有上升的余地。”
楚省本就不缺水,所以哪怕是是石头山上也不用担心这水池中的水会渗透下去。
侯燕兵跟着王蛟身后却是更受影响,从他的名字哪怕是化名就能看出来他不想蹉跎田舍,强取胜过苦耕是大乾交给华夏大地最多的教训,可偏偏族里开族会讨论的就是这么一个回事,他是胳膊拧不过大腿,实在是有点不甘心。
“那个白溪观听说观中大部分人和你一样不过是练气三层,观中观主长老也不过是练气后期,这种小组织加入的有什么意思?”